讲话提纲需要称谓(讲话提纲的形式是什么)
1.讲话提纲的形式是什么
1、讲话稿: (1)讲话稿的定义:讲话稿是指讲话者在会议上,运用口语,借助表情手势,郑重地、系统地发表意见和主张,进行宣传和鼓动工作的讲话文稿(他不是即兴发言,必须事先有充分的准备)。
(2)讲话稿的作用:讲话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:一是交流思想:二是汇报情况;三是报告工作;四是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;五是教育动员群众。 (3)讲话稿的特点:讲话稿的特点主要表现在:口头性,面对性。
(4)讲话稿的写作要求:在讲话稿的写作方面一般有下面几点要求: 一是了解听众,有的放矢; 二是观点明确,并有新意; 三是说理辩证,令人信服; 四是感情浓厚,感染听众; 五是语言通俗,形象生动。 (5)讲话稿的格式:讲话稿的一般格式包括标题、开头、主体和结语。
①标题:讲话稿的标题一般有两种形式:A、由事由+文种组成,主要写明某人在什么会上的讲话。 ②开头:讲话稿的开头部分的写作格式是:首先,顶格写称谓。
然后,另起一行,对讲话的内容作简要概括,使听众很快抓住讲话要领。 ③主体:主体是讲话的重点部分,要中心突出,层次清楚,便于听众掌握要点。
主体一般采用三种结构形式:一是条陈式;二是层递式;三是对比式。 ④结语:结语是为了使听众对全部讲话内容有清晰、完整、深刻的印象,对讲话主要内容加以概括、小结。
一般用表示祝愿、感谢或希望、号召之类的词语来结束讲话,让人听起来精神振奋,余味无穷。 2、汇报提纲: (1)汇报提纲的定义:是指向上级汇报、向下级传达时所拟的内容大纲或问题提要。
汇报提纲实际上是汇报发言的简化,使汇报言之有理,言这有序,言之有据,让听者容易掌握要点,获得鲜明、突出的印象。汇报提纲有简略式和详细式两种。
(2)汇报提纲的结构:汇报提纲的结构一般由标题、前言和正文三部分组成。 ①标题。
汇报提纲的标题的基本形式有两种:一是标明汇报提纲的基本内容,然后用副标题写明谁向谁汇报(也有不写的);二是不标汇报内容,只标谁向谁汇报。 ②前言。
前言部分主要是为了简介基本情况,提出总的看法。 ③主体。
主体是中心和重点,要分条列项,详细陈述,如采取措施、具体做法、主要成绩、经验体会、吸取教训等等。
2.领导讲话的称呼要顶格吗
称呼语和问候语是你对现场听众的称呼和问候。称呼语要顶格写,后面用冒号;问候语通常另起一行空两格写,后面用叹号,再接开场白。
开场白通常是对自己的简单介绍,告诉听众发言的题目,自己讲话的原因等,当然也提倡有创意、很幽默的互动式开场白。
主要内容就是你围绕主题要讲的重要内容,不同的发言稿,不同的场合,不同的情境,都会有不同的要求。但是它们有着相同的地方,就是要围绕你要表达的意思来选择发言的材料,选取的材料能够为你的主题服务。
收束语,就是你的发言稿的结尾部分。在你的发言即将结束时,你会用几句简洁的话,来概括你发言的内容,激发听众的情绪,增强发言对听众的影响力和号召力!这部分的内容,我们习惯把它称做发言稿的收束语。通常情况下,收束语里还包含着祝福语和感激语!
3.申论讲话提纲的格式是什么
申论讲话提纲格式:
一、标题:关于推进休闲生活旅游城市建设的会议讲话提纲
二、建设背景:当前经济社会获得很大发展,人们在度假方式上,重视享受闲适。这种观念也正是社会更加成熟自信、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,体现了后工业时代的幸福导向型生活。随着这种观念的流行和它所催生的产业经济,未来人们会有更加丰富多彩的选择。
三、建设意义:(一)可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,以休闲生活为卖点赢得游客青睐;(二)可打造旅游生活城市,让游客和市民享受现代化便利条件,过上一种健康闲适的幸福生活。
四、具体措施:(一)成立工作专组,明确职责,通过“调查研究”“咨询论证”“规划建议”为市委、市政府出谋划策。(二)深入调查研究,系统的提出了“打造休闲生活旅游城市,提高居民幸福感”的构想,重点围绕我市旅游资源,加强规划建设,将现代化理念与传统生活方式相结合,进一步打造“四季如春、休闲养生”的打造休闲生活旅游城市。(三)倡导休闲生活要考虑全面细致,以现实为基础,尊重公众的自由选择权,将选择权交给公众,引导公众自觉响应。
“提纲”书写是公考较热门的考点,要求考生书写应用文时以纲目式书写,以上示例可以参考。
扩展资料:
申论就讲话稿类贯彻执行题型而言,诸位考生应该注意一点,除了掌握作答框架,即发文事由——具体内容——结语,外在形式上要看该题目是否要求书写外在公文格式,若要求,讲话稿类,加上称谓即可。
申论讲话稿之格式要求与必备
讲话稿在格式上,五大要素可以不用齐全:如“发文单位”、“发文日期”可不用。在形式可如下:
标题
主送单位:
正文(分段书写)
在内容上,正文的开头=开场白+介绍自己+引出主题(可以交代背景、意义);正文的主体部分则找材料要点,并有条理组织好;正文的结尾部分,表示感谢,或者谦虚结尾。
4.演讲应怎样设置称谓
演讲中无论开头、中间、结尾都可以适当地运用称谓。
得体的称谓可以把演讲者的感情传导给听众。容易让听众与演讲者同欢乐,同伤悲,共希望,共思索。
演讲中的称谓可分为泛称和特称两种形式。泛称是指不分职业,不看年龄,不管层次的统称。
这种称谓广泛用于多层次听众参与的演讲。 如“各位朋友和同胞”“我的朋友们”,一般的还有“朋友们”“同志们”“同伴们”“各位小姐先生们”“女士们,先生们”“有相同爱好的青年朋友们”“姐妹们”等。
特称是指在一些特殊行业、特殊年龄、特殊层次的听众面前用的称谓。如:“副总统先生、议长先生、参众两院各位议员先生”(见于1941年12月6日罗斯福的《要求国会对日宣战》),“总理先生、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我们十分尊贵的客人们”(见于1972年2月尼克松《在答谢宴会上的祝酒词》),还比如“在座的各位老师”“尊敬的教练”“各位评委”“未来的工程师们”“尊敬的白衣天使”“可爱的小朋友们”“祖国的卫士们”等。
称谓要能反映出对方的身份、地位和双方的关系,更重要的是表达出演讲者的感情,融洽气氛,拉近距离。无论是泛称还是特称均要做到以下几点:1。
称谓要发自内心。句句有义,字字含情。
语气要亲切,语速要缓慢。景克宁有次到山西一所农业大学演讲,面对大学生他是这样称呼的:“三晋热土,大地之子,绿色生命的守护神。
”2。称谓要轻快得体。
在一般情况下可用“朋友们”称呼。当你没有了解听众的具体情况时不要乱用特称,以免喊错对象而闹出笑话。
比如你面对的是年龄大小不一的女听众,而你又是年轻男士,就不能称呼“女同胞们”。当你很清楚听众的职业、年龄等情况时最好是用特称,特称比泛称更显得亲近些,听众有一种受尊敬感。
3。称谓要适时适度。
可在开头结尾处也可在感情高潮处。如诺曼底威廉大公的一段演讲:“我的勇士们啊!一个屡战屡败,对军事一无所知,连弓箭都没有的民族竟能陈兵列阵挡住我们,这岂不是奇耻大辱!背信弃义的哈罗王竟敢露面和你们作战,岂不叫人羞耻?令我十分惊异的是,将你们的亲属和我的族人艾尔弗雷德斩首,犯下滔天大罪的凶犯仍未授首。
勇士们,高举战旗,奋勇前进吧!你们的叱咤之声将震动山河,东西回荡;你们的刀剑之光将气冲牛斗!”演讲中称谓不要过多,过多偏于空泛,卩斤来很不好受。4。
称谓可直接与感叹句、反问句、双重否定句连用,更能表达出一种强烈的肯定感情。起到振聋发聩、掷地有声的作用。
如:“难道还要我再说吗?朋友们,这令人咬牙切齿的税耗子就是这样地吞噬着国家的财产,他们难道不该受到法律的严惩吗?”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清风范文网 » 提纲需要称谓吗